1999年3月23日至24日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,亲自前往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视察。此次视察的重点是瑞丽市户育乡尹山寨,李瑞环在这里的留影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。当他和当地景颇族的人民合影时,他戴上了当地特色的帽子,深深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。这位65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,在那一刻显得亲切无比,朴实无华,远不像一位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。这两张照片首次公开,展现了李瑞环深入群众、始终保持接地气的作风,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他作为领导人,不忘初心、亲民务实的为人风格。
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,李瑞环或许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字。然而,回顾他的成长历程,他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一步步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。李瑞环于1934年出生在天津宝坻县的霍各庄镇陈家口村,家境贫寒,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。他自己在回顾年轻时的经历时,也曾感慨道:“我出生在农村,小时候做过很多农活,甚至14岁就开始学织布。”李瑞环的这番话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,以及从小在艰苦环境中锤炼出来的生活能力。年仅14岁时,他就开始在家里织布,记得当时自己个子较小,为了够到织布机,他的家人特意为他做了一个凳子。后来,他17岁时前往北京做小工,偶然的机会,他进入了木工行业,并在木工工长的建议下学起了木匠。
展开剩余71%李瑞环除了是一位政治家,他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。即便他已成为国家领导人,他依然保留了自己制作家具的爱好,家中仍然保留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十几件家具。李瑞环的教育经历也与普通人有所不同。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,他只上了六年学,但他从未放弃过读书,空闲时总是借书充实自己。1951年到1965年,李瑞环来到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工作,期间他还考取了北京的工业余学院,并不断钻研技术,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。白天他在工地上工作,晚上骑车几十里路去上课,风雨无阻。李瑞环的刻苦精神让人钦佩,也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他的一项成功经验值得一提。1958年,作为“木工青年突击队”的队长,李瑞环承担了一个艰巨的任务——在8天内完成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制作。面对这个任务,李瑞环一夜未眠,经过反复计算,设计出了高效简便的方法,最终在3天内顺利完成了任务,这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,也体现了他不畏困难、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。李瑞环的奋斗精神很快得到了认可,《北京日报》曾专门报道了他如何在工作之余,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,并成功解决了多个工程难题。
1965年,李瑞环的工作发生了转折,他被调任到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担任党委副书记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李瑞环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。1979年,他被任命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全国青联副主席。两年后,他回到天津工作,担任市领导,期间他注重与群众的互动,并提出干部要从群众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,亲自参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。李瑞环的工作方式亲民务实,得到了广泛的好评。
1989年,李瑞环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并在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主席。他的晋升并非一帆风顺,起初他并不愿意进入中央工作,甚至曾婉拒过两次中央的邀请。他后来坦言:“那时,我担心自己担负的责任会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。”正是这种自我要求极高的心态,促使他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,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。
李瑞环的个人风格在很多场合都得以体现。无论是当时的瑞丽市视察,还是他在不同职务上的言行举止,李瑞环始终坚持务实接地气的工作作风,脚踏实地,力求为人民谋福利。他的这些事迹,至今仍然激励着许多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宜人配资-在线配资查询服务-股票配资靠谱公司-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