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票价1580元?”看到这个数字,你是不是愣了一下?这比起那些大牌歌手的演唱会票价,简直可以说是“相声界的奢侈品”。岳云鹏,这位相声界的“笑星”,第一次迈出跨界的步伐,竟然不小心引发了一场“票价风暴”。有人站出来说:“你凭什么要我花这么多钱来看你唱歌?”而岳云鹏呢?笑得一脸无辜,现场直接回应:“票价挺贵的,没少惹争议,但这些事不归我管,是花钱人家定的价!”你说这话说得多妙?一口气既打消了怨言,又把矛头巧妙地转移到主办方身上,反正就是“我自己没决定价”。
不过,问题是——岳云鹏到底凭什么把票价定到这种“破天荒”的高度?他算是相声圈的顶级流量,走到哪里都有粉丝接二连三地跟随,可跨界唱歌,真能撑起这些天价票吗?这场名为“非要唱”的演唱会,难道仅仅凭借岳云鹏的“粉丝效应”就能值这么多钱吗?
咱们先聊聊票价这事。北京站的演唱会,票价分为380元到1580元七个档次。1580元这个数字,拿到别人家歌手的演唱会票价上简直不值一提,但岳云鹏这张票却在网络上炸了锅。你瞧,明明是个相声演员,这票价比大牌歌手还贵,底下网友怎么能不炸锅?有些人直言不讳:“你是搞笑的,不是搞唱歌的,凭啥给你这么高的票价?”又有一些人不干了:“他有这么多人气,凭什么不给他定个高价?”
从市场的角度来说,这个价确实有它的市场价值。岳云鹏毕竟不是普通的艺人,前几年在《欢乐喜剧人》里爆红,转型到跨界综艺,又有了大量的粉丝基础。如果说,这票价其实是在为岳云鹏“打包”了相声、幽默感和粉丝效应,可能就能理解为这种价格背后的逻辑了。反正你要去看,不只是听歌,还有看到他给你“哔哔咧咧”一堆段子,给你带来“德云社”内部的笑料。你想想,如果你去听孙燕姿或者林俊杰演唱会,除了听歌,顶多还能看他们唱到嗨的时候偶尔笑一下,但岳云鹏演唱会,音乐和笑话合二为一,哪怕一首歌听得不怎么样,笑点出来了,你也能爽歪歪。
至于郭德纲的出现,直接可以说成是“演唱会的定心丸”。想想看,郭德纲不仅唱了《照花台》,还给岳云鹏的演唱会加上了一抹“老一辈相声大师”的底气。你说,这一场演出,在艺术价值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,真是“音乐剧+相声表演”的无缝连接。而且,如果你把票价看作是岳云鹏的跨界游戏,那就不难理解他这个“价格”也和一个“明星流量”相符。用他自己说的话:“花钱人家定的价”,他敢跨界,人家就敢定价。至于演唱会值不值,靠的是市场的反应。
我说,这事儿其实也不仅仅是票价问题,背后是对艺人和粉丝的一种心理试探。在娱乐圈里,像岳云鹏这种能跨界、敢创新的艺人不多。即便是凭借他的笑星身份走红,想要在歌唱这一块证明自己,又不乏要承受观众的质疑。面对票价争议,岳云鹏的做法,也许比我们想的要理性得多。他不纠结“是不是物有所值”,他直接把责任推给了“定价方”,不过也不能否认,这种“豁达”也是一种智慧。毕竟,他知道,一旦推销自己,那就不是个人的事儿,而是整个市场的反应。
但是话说回来,岳云鹏的演唱会让我们看到的,远不止他一个人的“人气”或者“跨界”。更重要的是,它反映了当下娱乐圈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那就是,很多时候,观众购买的不是“音乐”本身,而是“话题”和“情感共鸣”。如果岳云鹏不是以相声演员的身份跨界演唱,能不能有人敢去看?如果他不是那么高调的“圈内人气流量”,是不是就无法赢得这个票价?
就拿这个价格来说,究竟是音乐的价值还是社交的价值在决定价格?我想,我们的观众已经不再单纯去衡量“值不值”,而是看你能带给他们什么,能不能触发他们的情感共鸣。你看,岳云鹏的演唱会现场不是全场歌声高昂,而是让所有人忍俊不禁,连身边的明星们都笑成了个样,黄晓明和陈梦居然也坐在前排挥舞荧光棒,现场气氛不仅仅是歌声,还有笑点,甚至连台下观众都在感受这场“跨界”的乐趣。
所以说,票价的争议,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娱乐圈和市场需求的博弈。岳云鹏要做的,不仅仅是“唱歌”,而是用他独特的方式,去勾画出一个娱乐文化的空间,这个空间不单单是为歌唱而存在的,而是通过每一个笑声、每一段段子、每一场表演,为所有的粉丝打下一个问号:他凭什么“定价”这么高?
对吧,谁能想到,岳云鹏的这场“非要唱”演唱会,竟然成为了市场反思、流量思考和娱乐文化价值的一次公开课?
宜人配资-在线配资查询服务-股票配资靠谱公司-上海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